请关注"NTCE讯考"

教育知识与能力

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7.4中学德育原则方

整理编辑:河北教师资格证网  发布时间:2017-11-12  浏览量:()

第四节 中学德育的原则、方法和途径

  一、 中学德育的原则
  我国中学德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  (一)言行一致原则
  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,是指教育者既要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,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。
  (二)正面说服教育、积极引导原则
  正面说服教育、积极引导原则符合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,要求教师以正面引导、说服教育为主,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  (三)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
 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,教师既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,又要尊重、关怀、热爱和信任学生。
  (四)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
  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,教师要通过建立团结、优秀的班集体,利用集体的力量对每个学生产生激励和制约的作用。
  二、中学德育的方法
  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。
  (一)说服教育法
  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、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,它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,培养学生明辨是非、善恶、美丑的能力。说服教育 的具体方式包括:讲解、谈话、报告、讨论、参观、访问等形式。运用说服教育法,内容要有针对性,材料要有真实性,说服过程要有感染力。
  (二)榜样示范法
  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、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、感染学生的方法。青少年都喜爱并且善于模仿,生动典型的事例对他们具有很强 的激励作用,能把道德规范的要求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。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,并鼓励学生把对英雄人物的学习落实到行动上。榜样 示范法是开展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。
  (三)情感陶冶法
 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景,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 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,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。良好的环境、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、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。情感陶冶法的重 点在于让受教育者生活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,因而要求教育者善于创设自然情景,而且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。
  (四)自我教育法
  自 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、启发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,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。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内部动力,是一种自我修 养的方法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。”运用自我教育法时,教师一定要使教育活动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 来,启发学生制定目我教育计划,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。
  (五)道德体验法
  道德体验法又称为实践锻炼法,是教师有计划、有 目的地指导中学生参加实际活动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。学生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主体,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,应及时地引导学生 在学习、社会实践、社会活动中付诸行动,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。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,巩固中学生的道德认知,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发展学生的道德 行为。
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 河北教师资格证网 [ http://www.jszg.he.cn/ ]
文章归属栏目: 教育知识与能力
河北教师资格证网声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教育局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方式:邮件952056566@qq.com

技术支持:深圳市广元创优网络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80791号

本站为河北教师资格证网站,所有报考信息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(www.hebeea.edu.cn)为准。

Copyright © 2016-现在 河北教师资格证 版权所有